历时17年建设终落成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将于9月1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。博物馆的重点在收藏、研究,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艺术,同时也关注、接纳和传播当代的优秀艺术作品。除了大师作品值得期待,9月10日晚8点则举行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仪式“博物馆之夜”,在感受文化艺术氛围的同时,也可以触摸科技艺术的脉动。博物馆之夜的3D建筑投影秀部分由鱼果创意、制作。这是鱼果继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建筑投影之后给清华大学的第二份献礼。
作为建筑投影载体的博物馆正面墙宽约155m,高约25m。墙体并非完整平面,有15个方形横柱将墙体分隔开,墙面条件对鱼果动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。精确地测量与定位使投影达到好的效果,将风格独特的投影与墙面融合,从视觉上改变楼体的物理性质。这场华丽的楼体投影总时长12分钟,分为三个部分,围绕三个主题展开。
馆藏展示
建筑投影中完全的展示了开馆展览的各个部分。一列列逐渐点亮的竹简拉开投影秀的序幕,辅以厚重的音乐,犹如铺开了历史的长卷,不同年代不同手法却同样充满艺术之美的馆藏浮于星空之中;梁思成先生关于赵州桥与五台山佛光寺的手稿上的线条亮起来,在画面中被逐渐复原。
在这部分的最后,鱼果将达·芬奇这位在艺术与科学两个领域都拥有非同寻常造诣的大师的手稿、画作与最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结合,呈现在博物馆的墙体上,公式、图表和设计图化作了动态线条,重现着那段时代的成就。
科学与艺术的结合
鱼果将科学内容辅以艺术手法运用科技手段进行了全新的表达。随着音乐逐渐由浑厚转变得具有电子感,科学与艺术的碰撞,粒子的分散与重组,旋转前进的基因链。
散乱又整齐的化学分子式,随着水的加入产生的化学反应都在投影中前进,光影营造出的光柱上闪过元素周期表,科学的神秘又因为跳跃的颜色和闪动的光而多了几分跃动性。
空间、光影与音乐结合的视觉冲击
第三部分鱼果把楼体的空间结构更多的与影像、音乐结合起来,创造更有冲击力的视觉体验。滚动的齿轮和表盘包围着跑动的马的身影,像一辆列车载着历史人类的脚步前行。
黑白的线条包裹住旋转的立方体,立方体对应着不同位置的横柱,不停地变换色彩和运动方式,与背景的光影营造的矛盾空间一起打造充满科技感的视觉效果。流动的数字和穿梭在立方体之间的光束打造出流动感,撞色变换也添加了更多冲击力。
这场“博物馆之夜”中,鱼果用一场建筑投影解构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。不仅向观众展示了难得一见的珍贵馆藏,还通过光影传达着建筑无法展示的艺术魅力,这种科技与艺术碰撞而出的火花,正是我们想要追求的。
主办方: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
创意制作:鱼果文化科技
视觉导演:清华大学副教授、 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所长王之纲
音乐统筹:中央音乐学院博士朱诗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