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| 传统与现代融合,让艺术生发于自然

2023中国(阿尔山)旅游大会——西口村艺会·2023阿尔山乡村艺术季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、新媒体艺术家王之纲携手纤维艺术家岳嵩,带领团队共同打造大地艺术作品《暖》,以自然为场景,让艺术发生于乡村。

鱼果文化科技-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王之纲×岳嵩.jpg

坐落于山林与草原之间的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将传统编制技艺与现代光影艺术完美结合,于山野中见家庭之乐,呈现出家人环抱的温暖情景,在阿尔山的民俗风情与自然风貌中,寄寓各民族团结互助、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。

鱼果文化科技-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王之纲×岳嵩.jpg


生于自然

艺术与自然相拥共生

艺术家王之纲、岳嵩从阿尔山西口村农林牧结合的丰富自然生态,及当地多民族融合发展所共同呈现出的人与人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融合之态汲取灵感。

鱼果文化科技-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王之纲×岳嵩.jpg

《暖》以三人紧密相拥的姿态代表文化与文明的传承,寓意家庭的成长和温暖,更寓意着民族团结,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。

鱼果文化科技-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王之纲×岳嵩.jpg

《暖》概念设计效果图

高达5米的装置艺术作品矗立在阿尔山的高山和丛林峡谷之中,给人以温暖治愈之感。突破了艺术的定义和展示的界限,让人们回归环境重新去认识自然。

鱼果文化科技-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王之纲×岳嵩.jpg


文化共生

传统与现代交织融合

从大地艺术的在地性和持续性出发,艺术家王之纲希望能够利用当地的材料进行创作,通过大地艺术作品反应当地的文化,以回到大地的方式,让作品生长出生命与精神的空间。

鱼果文化科技-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王之纲×岳嵩.jpg

通过对当地的松林、桦树皮等各类植物及树皮画等工艺技艺的考察,创作团队最终选用阿尔山西口村的“手编红柳”非遗技艺进行《暖》的创意表达,意在藉由编织的方式,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血脉相连之感。

鱼果文化科技-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王之纲×岳嵩.jpg

新媒体艺术家王之纲

鱼果文化科技-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王之纲×岳嵩.jpg

新媒体艺术家王之纲在此基础上,结合数字创意设计,实现了传统工艺与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融合创新表达。通过数字建模技术进行装置的三维造型设计,光影模拟设计夜间发光效果,并依托3D打印技术进行最终的框架结构调整。

鱼果文化科技-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王之纲×岳嵩.jpg


数字建模-光影模拟-3D打印

数字创作流程结合传统柳编工艺赋予《暖》饱满流畅的外部形态,现代光影技术则在夜幕下营造出温暖浪漫的梦幻光影效果。灯光透过作品独特的编织结构,如交织奔腾的汩汩血脉般,在一种由内而外、周而复始的释放与涌动中,最终点亮整个装置,完成艺术的诗意化表达。

鱼果文化科技-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王之纲×岳嵩.jpg


情感联结

互动与共创激发活力

打破场地限制的大地艺术,更多的是艺术价值的公共化,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消除了公众和艺术的间隔。在艺术家王之纲、岳嵩看来,观众不仅是作品的被动接受者,更是作品的创作者之一。

鱼果文化科技-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王之纲×岳嵩.jpg

为了让当地村民和游客真正参与到作品创作中,艺术家们在《暖》的作品内部特意开设两个可以走进的洞口,邀请观众置身其中并与作品产生亲密互动,观察内部编织线条结构,感受柳编技艺所呈现出的秩序与随机之美。突破传统的观看方式通过观众与作品的互动、合影等二次创作,赋予作品本身以更多乐趣,更加深了观众和作品间的情感共鸣与联结。

鱼果文化科技-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王之纲×岳嵩.jpg

主创团队艺术家孙瑜


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以大地为舞台

通过艺术连接人与自然

在现代艺术与地方传统的碰撞融合中

激发了乡村活力与地域文化之美

 

鱼果文化科技-灯光艺术装置《暖》王之纲×岳嵩.jpg 

《暖》

王之纲×岳嵩

主创团队:孙瑜、张玉明、张德功、滕芳艺、王玲玲、杨强、郭杨、白路斌

共创村民:董丽梅,侯长有,张金花,宋汉华,林晓梅,何芳

材质:柳编

尺寸:5mx4mx5m